学院简介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最早建立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现设有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科技四个本科专业,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硕士、博士学位点和金融、保险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专业和保险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科技专业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于2020年设立的新专业。金融学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金融学院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人员占比98.75%。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具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等17人次。
学院坚持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举办“‘中国金融教育论坛’暨‘金融科技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研修班’”“第十一届中国区域金融年会”“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把最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传递给师生,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中。“十四五”期间,学院科研到账经费1152.59万元。承担完成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66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在SCI、SSCI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30篇。学院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积极贡献“金融智慧”。孔祥毅教授因对晋商和票号方面研究的突出贡献,获得2016年“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教师提出的政策建议分别被教育部、民进中央办公厅、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省委组织部等政府部门采纳。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优良的院风、学风。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十四五”期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学科和文体竞赛奖超600项,赴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墨尔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平均占比26%。
学院坚持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办学思路,先后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签订本科生“3+1”双学位项目课程衔接协议,与捷克奥帕瓦西里西亚大学合作建立“中国&捷克金融研究中心”。同时与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联合中央财经大学、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45家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的“山西省现代金融产教联盟”被省发改委列为“山西省首批试点建设培育对象”。
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内有担当,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声音”的发展思路,担起“立德树人”的担子,迈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步子,闯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财经大学金融教育金融服务的路子,争创与历史地位、时代要求、未来期盼相匹配的优异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