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我院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2020年11月17日下午在学院会议室举办“金融学院教师教学创新交流活动”,参与本次分享、交流的老师分别是金融理论教研室贾丽平教授、银行管理教研室张亚兰教授、保险教研室张晶副教授、金融工程教研室崔婕教授、投资教研室杨秀昌副教授。我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会上,五位老师从自身授课内容出发,就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交流分享。
贾丽平老师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为例,直击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痛点”,提出要以知识融合、能力集成为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教学内容的新奇性、探究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掌握互联网金融的业态、运行和监管。
张亚兰教授分享了《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的经验。为了激发学生对金融史的兴趣,传承晋商文化,张老师及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地从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方面进行探索。在理论课程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史实剖析-找到答案”的思路将东方金融智慧逐步剖析渗透给学生,在实践课程方面,引入藏家、拓迹专家陈旭老师的珍贵藏品,让学生摸着文物找感受,拓着钱币长兴趣。
张晶副教授以《保险学原理》课程为例,用影片《受益人》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进入理论学习,并强调老师应非常准确地进行概念的描述、界定,因为这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案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最后采取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崔婕教授以《金融工程学》课程为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第一,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投资价值目标为教学目标,第二,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上的知识教授与课后知识内化的翻转、教师知识灌输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翻转,解决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差和体验性差的“痛点”,提高学生利用碎片化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杨秀昌教授分享了《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经验。杨老师指出了教学中学生存在主动性不足、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足、协助精神欠缺等问题,提出优化配置教学要素,教学目标复合化、教学流程系统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评价过程化;依托信息平台,实施开放化教学。
分享活动后,郑文风、刘扭霞等老师跟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学副院长李静萍教授进行了总结,她非常感谢五位老师精彩的分享,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到交流分享中来,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金融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