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探索大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探索大讲堂 >> 正文

“金融理论创新及实践探索”大讲堂第18期讲座

发布日期:2023-09-18   点击量:

2023年9月17日上午,金融学院举办了“金融理论创新及实践探索”大讲堂第18期。本次活动由金融学院副院长崔婕教授主持,特别邀请南京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苏省金融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保险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卞志村老师,作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学术讲座。金融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卞教授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解释了中央银行制度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紧接着介绍了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设立、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央银行制度,特别是货币政策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显著提升;第三阶段自从2008年以来,中央银行职能全面强化。主要有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和加强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详细介绍了现代中央银行的三大目标和五大功能。

其次,卞教授阐述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意义。第一,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货币是金融的根基,中央银行负责调节货币总闸门。因此,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中央银行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面临诸多挑战,要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为重要支撑,既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又防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第三,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应对国际中央银行制度演变挑战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国际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伴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国际中央银行的做法进行科学分析和借鉴。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控制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

再次,卞教授详细解释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涵。第一,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体系。对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和现代目标、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比区分,介绍我国主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二,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建立地方金融生态评估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付市场主体等。第三,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过程防控应该从事前防范、事中处置和事后问责三个方面进行。第四,完善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体系。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把握好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三方面的平衡。

最后,卞教授介绍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大举措。第一,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包括完善货币投放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造利率走廊机制等。第二,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政策支持工具,全力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等。第三,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建立金融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第四,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包括准入管理、协调本外币关系、双向开放稳步有序、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第五,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框架,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风险评估和治理机制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讲座结束后,卞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如何协调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近期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走势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交流。讲座结束后范瑞老师代表全体师生对卞教授表示了感谢。本次讲座对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为金融学院师生后续关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视角,大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金融学院 范瑞供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140号 邮编:030006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