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我院在修德楼金融学院会议室召开金融史与特色学院暨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参会的专家成员包括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院长张峰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立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祁敬宇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况昕研究员,以及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沈沛龙教授、金融学院院长李静萍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崔婕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芦峰教授和部分师生代表。
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沈沛龙教授致欢迎辞并对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们致以诚挚感谢,他向专家们介绍了山西财经大学在金融史研究的学术贡献。金融学院院长李静萍教授以“金融史如何融入金融学科建设”为题,围绕融入基础、融入现状与融入思考三个方面,就山西与金融史、山西财经大学和金融史研究与教学、传承与创新进行了介绍,提出在金融史与特色学院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中,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希望各位专家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各位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首先高度赞扬了山西财经大学在金融史研究的学术贡献,也肯定了金融学院在金融史方面研究的优势与坚持。其次,燕教授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介绍了金融史研究的学科特点,深入阐明了高校在开展金融史研究受到的现实制约。最后,燕教授提出几点建议:加大引进师资力度,对于从事金融史研究的教师,应给予更柔性的考核标准;拓宽金融史研究的视野,晋商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山西本土,更应该立足于国际视野;搭建金融史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金融史研究人员的方法论训练。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院长张峰教授,首先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做法,通过成立红色金融育人联盟,搭建高校融合平台,充分发挥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共担立德树人使命。其次,分享了北京联合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合作项目“红色金融基因如何在现代金融中体现出价值”。最后,张教授提出,金融学院可以在开发的《文物里的金融富国之旅》一系列实践教学课程的基础上,立足于国际视野与金融史的视角,进一步挖掘晋商的内涵。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立明教授做了题为“关于金融史教学的几点思考”的报告,肯定了金融学院在金融史研究的学术贡献与学科优势,也指出金融史学科地位的边缘化与弱化,同时对金融学院在金融史研究的传承与坚守表示高度的赞同。万教授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深挖晋商与票号的金融创新;第二,注重历史与金融的双重训练,增强实践性教学;第三,适当挖掘红色金融史,可作为课程思政的特色;第四,重视金融思想的研究与教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祁敬宇教授以“夹缝中生存、迷茫中思考、徘徊中探索、曲折中上升、努力中前进”的个人教学与科研经历,深刻地阐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史学科的现状。祁教授认为金融学院首先应该坚持自身的比较优势,坚守晋商研究;其次,应该加大金融史研究平台的建设力度,定期邀请金融史研究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最后,应该立足新媒体平台,推广晋商研究的学术内容,提升山西财经大学在金融史方面的影响力。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况昕研究员主要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做法。她认为金融史的课程设计应该结合学生教育背景,扬长避短,课程建设应该呈现多层次的金融史教学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基础,深入挖掘山西的特殊之处。进一步以西南财经大学特有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建设为例,指出晋商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最后,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文献研究要坚持,数理方法要与时俱进。
随后参会教师围绕金融史课程建设、学术研究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问题与专家们进行深入交流。沈沛龙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对参会专家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在研讨会与专家们沟通和交流中收益匪浅,专家们提出的金融史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院金融类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这些对学院金融类学科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金融学院 王小腾供稿)